【某公司】任职资格评定—数控铣工(中级)理论知识考试

姓名

单选题(每题2分)

在数控铣削加工中,对于精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小的曲面,常采用()加工方法。

A.行切法
B.环切法
C.等高线法
D.以上都是​

下列关于刀具长度补偿指令的说法,正确的是()​

A.G43为刀具长度负补偿,G44为刀具长度正补偿​
B.刀具长度补偿只能在G00、G01指令下建立​
C.刀具长度补偿建立后,在整个程序中始终有效,不能取消​
D.刀具长度补偿值可通过机床操作面板或编程指令进行设置​

数控铣床加工内轮廓时,若轮廓尺寸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刀具磨损
B.刀具半径补偿值设置错误​
C.工件装夹不牢固
D.以上都是​

编制圆弧加工程序时,若已知圆弧的起点、终点和圆心坐标,应采用()编程方式。

A.I、J、K方式
B.R方式
C.极坐标方式
D.以上都不对​

以下哪种指令用于刀具半径补偿取消()​

A.G40
B.G41
C.G42
D.G43​

数控铣床的伺服系统中,()可以将角位移量转化为电信号反馈给数控装置。​

A.编码器
B.光栅尺
C.感应同步器
D.测速发电机​

在铣削加工中,为了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可采用()​

A.增大切削深度
B.增大进给量​
C.降低切削速度
D.提高主轴转速​

当数控铣床出现“伺服电机过载”报警时,可能的原因是()

A.伺服电机损坏
B.伺服驱动器故障
C.机械传动部件卡死
D.以上都有可能​

加工多头螺旋槽时,螺旋槽的导程与螺距的关系是()​

A.导程=螺距×头数
B.导程=螺距÷头数​
C.导程=螺距
D.导程与螺距无关​

数控铣床的工件坐标系原点一般设置在()​

A.机床原点
B.工作台中心​
C.工件对称中心
D.任意便于编程和加工的位置

下列材料中,()的切削加工性最差。​

A.45钢
B.铝合金
C.不锈钢
D.铸铁​

数控铣床的精度检验项目中,()用于检验铣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A.几何精度检验
B.工作精度检验​
C.定位精度检验
D.以上都不是​

铣削薄壁零件时,为防止工件变形,可采用()装夹方法。​

A.压板装夹
B.真空吸盘装夹​
C.专用夹具装夹
D.以上都是​

在数控铣削编程中,若要实现刀具在不同平面内的加工,应使用()指令。​

A.G17、G18、G19
B.G90、G91
C.G54-G59
D.G28、G29​

数控铣床的程序校验方法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刀具的运动轨迹是否符合要求。

A.空运行校验
B.图形模拟校验​
C.试切校验
D.以上都可以​

数控铣床的核心功能是加工()。

A.回转体零件
B.平面、轮廓、深孔等多类型零件
C.精密小孔(≤Φ10mm)
D.螺纹(仅限三角螺纹)

数控铣床的“床身”主要作用是()。

A.安装主轴和刀架(支撑核心部件)
B.存储刀具(刀库功能)
C.控制机床运动(数控系统功能)
D.冷却工件(冷却系统功能)

数控铣床的“工作台”用于()。

A.固定工件(通过夹具)
B.安装刀具(主轴安装刀具)
C.控制程序运行(操作面板功能)
D.冷却液喷洒(冷却系统功能)

数控铣床的“主轴”旋转方向由()控制。

A.手动操作面板(M03/M04)
B.程序指令(M03顺时针,M04逆时针)
C.刀具类型(钻头/铣刀)
D.工件材料(钢/铝)

数控铣床开机后,第一步操作是()。

A.输入程序(手动输入或调用)
B.回参考点(回零,建立机床坐标系)
C.安装刀具(选择并安装)
D.启动冷却液(打开冷却泵)

数控铣床的“手动模式”下,可通过()控制刀具移动。

A.操作面板方向键(手动移动各轴)
B.程序自动运行(自动模式)
C.刀架自动换刀(自动换刀功能)
D.主轴自动旋转(主轴启动)

数控铣床的“自动模式”运行程序时,操作者()。

A.可暂停或单步执行(调整程序)
B.不可干预(程序自动完成)
C.只能修改参数(如转速、进给)
D.只能调整进给倍率(F值)

数控铣床的“冷却系统”主要用于()。

A.降低工件和刀具温度(延长刀具寿命)
B.清洗机床(冲走铁屑)
C.润滑导轨(减少摩擦)
D.排屑(配合排屑机)

数控铣床的“防护罩”在加工时应()。

A.保持开启(方便观察)
B.关闭(防止切屑飞溅)
C.半开(平衡气压)
D.无所谓(不影响加工)

数控铣床的“数控系统”相当于机床的()。

A.大脑(控制中心,处理程序)
B.手臂(执行机构,驱动机床)
C.眼睛(检测装置,反馈位置)
D.腿脚(移动部件,如工作台)

G90指令表示()。

A.绝对坐标编程(以工件原点为基准)
B.增量坐标编程(以当前点为基准)
C.圆弧插补(顺时针)
D.直线插补

G00指令的功能是()。

A.直线切削进给(加工)
B.快速定位至目标点(无切削)
C.圆弧插补(逆时针)
D.暂停程序(M00)

程序段“G01X30Y20F0.2”中,F0.2表示()。

A.每分钟进给0.2mm(mm/min)
B.每转进给0.2mm(mm/r)
C.主轴转速0.2r/min
D.刀具半径补偿值(G41/G42)

刀具半径左补偿指令是()。

A.G41(刀具在工件左侧)
B.G42(刀具在工件右侧)
C.G40(取消补偿)
D.G43(长度补偿)

刀具长度正补偿指令是()。

A.G43(补偿刀具实际长度)
B.G44(负补偿)
C.G40(半径补偿取消)
D.G41(左补偿)

程序段“G02X50Y30R10”中,R10表示()。

A.圆弧半径10mm(顺时针)
B.圆心坐标X50Y30
C.切削深度10mm
D.进给速度10mm/r

调用子程序的指令是()。

A.M98PXXXX(P后为子程序号)
B.M99(子程序返回)
C.G65(宏程序调用)
D.G70(精车循环)

程序段“G71U(Δd)R(e)”中,Δd表示()。

A.X向背吃刀量(半径值)
B.Z向切削深度
C.精加工余量
D.切削速度

加工外圆时,常用的刀具是()。

A.立铣刀(平面/轮廓)
B.面铣刀(大面积平面)
C.外圆铣刀(主偏角大,适合外圆)
D.成型铣刀(特定轮廓)

程序段“M05”表示()。

A.主轴正转(M03)
B.主轴反转(M04)
C.主轴停止(M05)
D.冷却液开启(M08)

加工平面时,应选择()刀具。

A.立铣刀(球头刃)
B.面铣刀(宽刃)
C.钻头(孔加工)
D.铰刀(精孔)

加工深槽(深度100mm,宽度10mm)时,应选择()。

A.立铣刀(宽刃)
B.键槽铣刀(窄刃)
C.钻头(孔加工)
D.铰刀(精孔)

刀具磨损后,会导致()。

A.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更光滑)
B.尺寸精度提高(更稳定)
C.切削力减小(更省力)
D.加工效率提高(更快)

加工铝合金时,推荐使用的刀具材料是()。

A.高速钢(HSS,易粘屑)
B.硬质合金(K类,抗冲击)
C.陶瓷(Al₂O₃,高温)
D.立方氮化硼(CBN,淬硬钢)

刀具前角增大时,切削力会()。

A.增大(更费力)
B.减小(更省力)
C.不变(无影响)
D.先增后减(波动)

加工不锈钢(304)时,刀具前角应选()。

A.5°-10°(负)
B.10°-15°(正)
C.15°-20°(正)
D.20°-25°(正)

固定循环指令G81的作用是()。

A.钻孔循环(钻孔→退刀)
B.攻丝循环(攻丝→退刀)
C.镗孔循环(镗孔→退刀)
D.铣平面循环(铣削→退刀)

加工台阶面时,应采用的工艺是()。

A.一次装夹加工所有台阶(避免定位误差)
B.分层铣削(粗铣+精铣)
C.先加工大面再加工小面(避免干涉)
D.B+C(分层+顺序加工)

刀具安装时,对刀的目的是()。

A.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补偿值)
B.检查刀具是否锋利(刃口状态)
C.测量刀具长度(L值)
D.调整主轴转速(S值)

数控铣床加工时,工件固定不牢会导致()。

A.加工尺寸超差(切削力不稳定)
B.刀具磨损(切削力增大)
C.主轴发热(负载过大)
D.冷却液泄漏(管路松动)

操作数控铣床时,禁止佩戴()。

A.防护眼镜(防切屑)
B.戒指(易被旋转部件卷入)
C.工作帽(防头发卷入)
D.工作鞋(防滑)

加工过程中突然断电,恢复后应首先()。

A.继续加工(保持当前状态)
B.回参考点(重新建立坐标系)
C.关闭机床(切断电源)
D.清理铁屑(保持清洁)

数控铣床的“急停按钮”按下后,机床会()。

A.立即停止所有运动(伺服断电)
B.继续完成当前程序段(不中断)
C.仅停止主轴(进给继续)
D.仅停止进给(主轴继续)

加工铸铁时,推荐的切削参数是()。

A.高转速、小进给(减少崩边)
B.低转速、大进给(脆性材料)
C.中等转速、中等进给(通用)
D.无特殊要求(随意设置)

数控铣床的“导轨润滑”不足会导致()。

A.导轨磨损加剧(摩擦生热)
B.加工精度提高(摩擦力小)
C.主轴转速升高(负载减小)
D.冷却液流量增大(管路畅通)

发现机床导轨有“拉伤”痕迹,应()。

A.用砂纸打磨修复(轻微拉伤)
B.继续使用(不影响加工)
C.更换导轨(严重拉伤)
D.调整导轨间隙(松动导致)

数控铣床的“电气柜积灰”可能导致()。

A.接触器触点氧化(接触不良)
B.伺服电机过热(散热不良)
C.主轴振动(动平衡差)
D.刀架卡滞(机械干涉)

加工过程中,若发现切屑呈“带状”,说明()。

A.切削速度过低(切屑堆积)
B.切削速度过高(高速形成带状)
C.进给量过大(切屑过厚)
D.刀具前角过小(切削刃钝)

数控铣床的“维护记录”应包含()。

A.润滑油添加量(油位记录)
B.刀具更换时间(寿命跟踪)
C.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维修历史)
D.以上都是(全面记录)

加工图示零件(外圆Φ50±0.05mm,平面Ra3.2),正确的加工顺序是()。

A.铣平面→粗铣外圆→精铣外圆
B.粗铣外圆→铣平面→精铣外圆
C.铣平面→精铣外圆→粗铣外圆
D.粗铣外圆→精铣外圆→铣平面

加工薄壁零件(壁厚2mm)时,应()。

A.一次装夹完成所有加工(避免多次定位)
B.分多次装夹(减少夹紧力)
C.使用弹性软爪(分散夹紧力)
D.B+C(分多次+软爪)

加工深孔(L/D=10)时,应使用()。

A.麻花钻(外排屑)
B.喷吸钻(内排屑)
C.铰刀(精孔)
D.镗刀(镗削)

加工螺纹(M20×2-6H)时,应使用()。

A.螺纹铣刀(数控铣床专用)
B.丝锥(手动攻丝)
C.板牙(手动套丝)
D.钻头(孔加工)

加工球面时,应选择()。

A.立铣刀(球头刃)
B.面铣刀(宽刃)
C.钻头(孔加工)
D.铰刀(精孔)

加工铝合金(6061)时,为提高表面质量,应()。

A.提高切削速度(高速减少热变形)
B.降低进给量(小进给减少切削痕迹)
C.使用油性切削液(润滑减粘)
D.以上都是(综合措施)

数控铣床的“首件检验”应包括()。

A.尺寸精度(是否符合图纸)
B.表面粗糙度(Ra值)
C.形状公差(平面度、圆度)
D.以上都是(全面验证)

加工过程中发现“刀具异常磨损”,可能的原因是()。

A.切削参数不当(如速度过高)
B.工件材料硬度不均(局部过载)
C.刀具涂层脱落(抗磨性下降)
D.以上都是(多因素导致)

车削加工与铣削加工的主要区别是()。

A.车削工件旋转,铣削刀具旋转
B.车削加工内孔,铣削加工外圆
C.车削用刀具,铣削用夹具
D.无区别(均为切削加工)

数控铣床的“自动换刀”功能需要()。

A.刀库(存储多把刀具)
B.主轴准停(刀具准确插入)
C.刀具识别系统(调用正确刀补)
D.以上都是(必要条件)

数控铣床的“高速切削”适用于()。

A.铸铁(脆性大)
B.铝合金(塑性好)
C.钢件(强度高)
D.陶瓷(高硬度)

“五轴联动数控铣床”主要用于加工()。

A.平面零件(简单)
B.复杂曲面(如叶轮)
C.螺纹(三角螺纹)
D.孔类零件(通孔/盲孔)

数控铣床的“智能刀具管理”系统可实现()。

A.刀具寿命预测(磨损监测)
B.刀具自动识别(调用补偿值)
C.刀具补偿值自动调用(无需手动输入)
D.以上都是(智能功能)

加工“镜面零件”(表面粗糙度Ra0.4)时,应使用()。

A.油性切削液(润滑减粘)
B.极压切削油(高压力润滑)
C.煤油(低粘度冷却)
D.以上都是(辅助提高表面质量)

数控铣床的“热变形补偿”功能通过()实现。

A.温度传感器监测主轴温度
B.计算热伸长量并修正坐标系
C.自动调整刀具补偿值
D.以上都是(补偿流程)

加工“薄壁铝合金零件”时,推荐使用()。

A.高速切削工艺(减少热变形)
B.低速大切深工艺(稳定切削)
C.分层铣削工艺(控制变形)
D.A+C(高速+分层)

数控铣床的“远程监控”功能通过()实现。

A.工业以太网(局域网)
B.无线通信(Wi-Fi/4G)
C.物联网(IoT)平台(远程数据传输)
D.以上都是(通信技术)

加工“钛合金航空零件”时,关键控制指标是()。

A.表面粗糙度(Ra≤0.8)
B.尺寸精度(±0.02mm)
C.刀具磨损(避免崩刃)
D.以上都是(航空零件要求严格)

数控铣床的“自适应控制”(ACC)功能可根据()自动调整参数。

A.工件材料(钢/铝)
B.刀具磨损(刃口状态)
C.切削力(负载变化)
D.以上都是(实时监测)

加工“复杂型面零件”时,应优先使用()。

A.手工编程(G代码)
B.自动编程(CAM软件)
C.宏程序(简化代码)
D.G代码直接输入(手动编写)

操作数控铣床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是()。

A.防护眼镜(防切屑飞溅)
B.戒指(装饰)
C.宽松衣物(舒适)
D.手表(看时间)

机床运行时,禁止进行的操作是()。

A.观察加工过程(正常监控)
B.调整刀具补偿值(运行中修改)
C.清理铁屑(停机后操作)
D.记录参数(正常操作)

发现机床异响(如主轴尖叫),应()。

A.继续加工并记录(观察)
B.立即停机并报告(故障前兆)
C.自行拆卸检查(非专业人员)
D.调整参数后继续(临时解决)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使用()。

A.水(导电,危险)
B.泡沫灭火器(导电)
C.干粉灭火器(不导电)
D.沙土(覆盖灭火)

加工完成后,应清理机床并()。

A.关闭电源(安全规范)
B.保持工件在卡盘上(下次加工)
C.不关闭冷却液(持续冷却)
D.离开机床(无需操作)

数控铣床的“安全门”在加工时应()。

A.保持开启(方便观察)
B.关闭(防止切屑飞溅)
C.半开(平衡气压)
D.无所谓(不影响)

操作旋转部件(如卡盘)时,禁止佩戴()。

A.防护手套(易被卷入)
B.护目镜(防切屑)
C.工作帽(防头发)
D.工作鞋(防滑)

机床的“急停按钮”通常位于()。

A.操作面板(便于紧急操作)
B.床身底部(隐蔽)
C.主轴箱顶部(高位)
D.尾座附近(侧面)

加工过程中,若发现工件松动,应()。

A.继续加工(完成当前工序)
B.立即停机并重新夹紧(防止尺寸超差)
C.降低转速(减少振动)
D.增大进给量(加快加工)

数控铣床的“维护记录”应包含()。

A.润滑油添加量(油位)
B.刀具更换时间(寿命)
C.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维修历史)
D.以上都是(全面记录)

加工图示零件(外圆Φ30,端面,倒角C1),正确的加工顺序是()。

A.车端面→粗铣外圆→精铣外圆→倒角
B.粗铣外圆→车端面→精铣外圆→倒角
C.车端面→精铣外圆→粗铣外圆→倒角
D.粗铣外圆→倒角→车端面→精铣外圆

程序段“G00X50Y30Z20”的作用是()。

A.快速定位至X50Y30Z20(无切削)
B.直线切削至X50Y30Z20(加工)
C.圆弧插补至X50Y30Z20(圆弧)
D.钻孔至Z20(深度)

加工多头螺纹(如M20×2-6H/6g,2头)时,导程=()。

A.2mm(单头螺距)
B.4mm(螺距×头数)
C.1mm(螺距/头数)
D.3mm(经验值)

刀具半径补偿的建立与取消应在()。

A.直线段(非圆弧)
B.圆弧段(轨迹复杂)
C.任意位置(随意)
D.空运行时(无工件)

加工内螺纹时,底孔直径的计算公式是()。

A.底孔直径=公称直径-螺距(钢件经验公式)
B.底孔直径=公称直径-1.08×螺距(钢件)
C.底孔直径=公称直径+螺距(铸铁)
D.底孔直径=公称直径-0.5×螺距(铝)

数控铣床的“固定循环”指令中,R参数表示()。

A.切削深度(Z向)
B.退刀量(X/Y向)
C.精加工余量(预留)
D.主轴转速(S值)

车削球面时,应选择的刀具是()。

A.成型铣刀(圆弧刃)
B.立铣刀(球头刃)
C.面铣刀(宽刃)
D.钻头(孔加工)

加工细长轴(长度/直径>20)时,推荐的后角角度是()。

A.6°-8°(小后角)
B.10°-12°(大后角)
C.15°-18°(更大后角)
D.20°-25°(超大后角)

程序段“G02X50Y-20R10F0.2”中,R10表示()。

A.圆弧半径10mm(顺时针)
B.圆心坐标X50Y-20
C.切削深度10mm
D.进给速度0.2mm/r

车削淬硬钢(HRC50以上)时,推荐使用的刀具材料是()。

A.硬质合金(YT15)
B.陶瓷(Al₂O₃)
C.立方氮化硼(CBN)
D.金刚石(PCD)

数控铣床出现“401伺服准备未就绪”报警,可能是()。

A.伺服电机编码器故障(信号丢失)
B.驱动器参数设置错误(同步性差)
C.电机与驱动器连接松动(接触不良)
D.以上都是(常见原因)

加工中出现“工件尺寸超差”(全部偏大),可能是()。

A.刀具磨损(刃口钝化)
B.对刀错误(补偿值设置错误)
C.编程时导程参数错误(G代码错误)
D.以上都是(多因素导致)

测量螺纹时,“通止规”用于检测()。

A.中径(关键尺寸)
B.大径(外螺纹最大直径)
C.小径(内螺纹最小直径)
D.螺距(牙型间距)

数控铣床的“刀库”主要用于()。

A.存储刀具(多工序加工)
B.冷却刀具(降低温度)
C.测量刀具长度(自动对刀)
D.调整刀具角度(自动分度)

加工铝合金时,为避免粘刀应使用()。

A.油性切削液(润滑减粘)
B.水溶性切削液(冷却为主)
C.极压切削油(高压润滑)
D.以上都是(辅助措施)

程序段“G43H01”表示()。

A.刀具长度正补偿,调用1号刀补
B.刀具半径正补偿,调用1号刀补
C.取消长度补偿(G49)
D.取消半径补偿(G40)

车削偏心套(内孔偏心)时,应使用()。

A.三爪卡盘+垫片(手动找正)
B.四爪卡盘(手动调整)
C.专用偏心夹具(精准定位)
D.顶尖定位(两顶尖装夹)

数控铣床的“主轴编码器”损坏会导致()。

A.主轴无法旋转(驱动故障)
B.主轴转速不稳定(反馈丢失)
C.加工尺寸偏差(无位置反馈)
D.以上都是(连锁反应)

加工过程中,若发现切屑呈“带状”,说明()。

A.切削速度过低(切屑堆积)
B.切削速度过高(高速形成带状)
C.进给量过大(切屑过厚)
D.刀具前角过小(切削刃钝)

数控铣床的“维护记录”应包含()。

A.润滑油添加量(油位)
B.刀具更换时间(寿命)
C.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维修历史)
D.以上都是(全面记录)

数控铣床的“车铣复合加工”可实现()。

A.车削+铣削复合加工(一次装夹完成)
B.仅车削(旋转加工)
C.仅铣削(直线加工)
D.仅钻孔(孔加工)

“五轴联动数控铣床”主要用于加工()。

A.简单回转体(如轴类)
B.复杂曲面(如叶轮、模具)
C.阶梯轴(多台阶)
D.螺纹(三角螺纹)

数控铣床的“智能刀具管理”系统可实现()。

A.刀具寿命预测(磨损监测)
B.刀具自动识别(调用补偿值)
C.刀具补偿值自动调用(无需手动输入)
D.以上都是(智能功能)

加工“镜面零件”(表面粗糙度Ra0.02)时,应使用()。

A.油性切削液(润滑减粘)
B.极压切削油(高压力润滑)
C.煤油(低粘度冷却)
D.以上都是(辅助提高表面质量)

数控铣床的“热变形补偿”功能通过()实现。

A.温度传感器监测主轴温度
B.计算热伸长量并修正坐标系
C.自动调整刀具补偿值
D.以上都是(补偿流程)

加工“薄壁铝合金零件”时,推荐使用()。

A.高速切削工艺(减少热变形)
B.低速大切深工艺(稳定切削)
C.分层铣削工艺(控制变形)
D.A+C(高速+分层)

数控铣床的“远程监控”功能通过()实现。

A.工业以太网(局域网)
B.无线通信(Wi-Fi/4G)
C.物联网(IoT)平台(远程数据传输)
D.以上都是(通信技术)

加工“钛合金航空零件”时,关键控制指标是()。

A.表面粗糙度(Ra≤0.8)
B.尺寸精度(±0.02mm)
C.刀具磨损(避免崩刃)
D.以上都是(航空零件要求严格)

数控铣床的“自适应控制”(ACC)功能可根据()自动调整参数。

A.工件材料(钢/铝)
B.刀具磨损(刃口状态)
C.切削力(负载变化)
D.以上都是(实时监测)

加工“复杂型面零件”时,应优先使用()。

A.手工编程(G代码)
B.自动编程(CAM软件)
C.宏程序(简化代码)
D.G代码直接输入(手动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