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任职资格评定—钳工(高级)理论知识考试

姓名

单选题-高级(每题2分)

测量IT7级精度的孔径(Φ50±0.02mm)时,应使用()。

A.游标卡尺(精度0.02mm)
B.千分尺(精度0.01mm)
C.内径百分表(精度0.005mm)
D.塞规(通止规)

划复杂零件(如凸轮)的轮廓线时,应使用()。

A.划规
B.样冲
C.圆规
D.曲线板

划线基准应优先选择()。

A.工件毛坯面
B.工件的主要加工面
C.工件的任意表面
D.工件的非加工面

手锯锯削时,回程时应()。

A.加压快速锯削
B.轻抬以减少磨损
C.保持匀速
D.反向用力

钢尺的最小刻度通常为()。

A.0.1mm
B.1mm
C.5mm
D.10mm

钳工使用台虎钳时,工件应夹持在()。

A.钳口中部
B.钳口边缘
C.钳口任意位置
D.钳口外侧

锉削软材料(如铝)时,应选择()锉刀。

A.粗锉(1号纹)
B.中锉(2号纹)
C.细锉(3号纹)
D.油光锉(4号纹)

手锤的握法中,“松握法”适用于()。

A.精细敲击
B.粗猛敲击
C.快速去余量
D.任意场景

测量外圆Φ50h6(IT6)时,应选择的测量工具是()。

A.钢尺
B.千分尺
C.游标卡尺
D.角度尺

划线时,若基准面需多次使用,应()。

A.用样冲标记并涂防锈油
B.直接用划针划线
C.用钢尺反复测量
D.无需特殊处理

锯削薄壁零件时,应选择的锯条是()。

A.粗齿锯条(1号纹)
B.中齿锯条(2号纹)
C.细齿锯条(3号纹)
D.无要求

锉削平面时,若表面粗糙度要求Ra1.6,应使用()。

A.粗锉
B.中锉
C.细锉
D.油光锉

锯削深缝时,应采用的姿势是()。

A.身体前倾,手臂用力
B.身体直立,用手腕发力
C.身体后仰,用臂力下压
D.任意姿势

锉削内孔时,应选择的锉刀是()。

A.平锉
B.半圆锉
C.三角锉
D.内圆锉

锉削台阶面时,应()。

A.先锉大台阶,再锉小台阶
B.先锉小台阶,再锉大台阶
C.同时锉削
D.任意顺序

锯削铸铁时,应选择的锯条是()。

A.粗齿锯条(减少磨损)
B.细齿锯条(提高精度)
C.中齿锯条(平衡效率与精度)
D.无要求

锉削表面粗糙度Ra0.8时,应使用()。

A.粗锉
B.中锉
C.细锉
D.油光锉

锯削过程中,若“工件松动”,应()。

A.继续加工
B.重新夹紧工件
C.加快锯削速度
D.更换锯条

锉削薄壁零件时,应控制的切削参数是()。

A.高转速、小进给
B.低转速、大进给
C.中等转速、中等进给
D.无特殊要求

手锯锯削时,正确的姿势是()。

A.身体重心前倾,双手自然握柄
B.身体直立,仅用臂力
C.身体重心后仰,用力拉锯
D.任意姿势

锉削内螺纹底孔时,应选择的锉刀是()。

A.平锉
B.半圆锉
C.三角锉
D.内圆锉

锯削不锈钢时,应选择的锯条是()。

A.粗齿锯条(减少粘屑)
B.细齿锯条(提高精度)
C.中齿锯条(平衡效率)
D.无要求

锉削平面时,若出现“振纹”,可能的原因是()。

A.切削速度过高
B.进给量过小
C.刀具磨损
D.以上都是

锯削深孔(L/D=15)时,应采用的锯条是()。

A.细齿锯条(减少偏斜)
B.粗齿锯条(提高效率)
C.中齿锯条(平衡)
D.无要求

锉削外圆时,应选择的锉刀是()。

A.平锉
B.半圆锉
C.三角锉
D.圆锉

锯削过程中,若“锉刀打滑”,可能的原因是()。

A.工件夹紧不牢
B.锉刀钝化
C.切削参数过大
D.以上都是

锉削台阶轴时,应从()开始锉削。

A.大台阶
B.小台阶
C.中间台阶
D.任意位置

锯削铸铁时,若锯条磨损过快,应()。

A.更换软齿锯条
B.降低锯削速度
C.增加润滑
D.以上都是

锉削表面粗糙度Ra0.4时,应使用()。

A.粗锉
B.中锉
C.细锉
D.油光锉

锯削时,若“锯缝歪斜”,应()。

A.调整锯条与工件垂直
B.加快锯削速度
C.更换锯条
D.降低进给量

钻孔时,主轴转速应根据()调整。

A.工件材料
B.钻头直径
C.加工精度
D.以上都是

攻M10×1.5的螺纹时,应使用的丝锥是()。

A.头锥(1号纹)
B.二锥(2号纹)
C.三锥(3号纹)
D.任意丝锥

钻孔时,“引钻”的目的是()。

A.快速钻孔
B.确保孔位准确
C.减少切削力
D.提高表面质量

锉削内孔时,若孔壁粗糙,应()。

A.改用细锉刀
B.降低锉削速度
C.增加进给量
D.以上都是

攻丝过程中,若丝锥断裂,可能的原因是()。

A.底孔过小
B.攻速过快
C.工件材料过硬
D.以上都是

套丝时,若工件直径偏小,应()。

A.更换更小的板牙
B.调整板牙间隙
C.降低转速
D.提高进给量

钻孔时,孔壁出现“多角形”,可能的原因是()。

A.钻头磨损
B.主轴跳动
C.进给量过大
D.以上都是

攻丝时,底孔深度应比螺纹深度深()。

A.1-2mm
B.2-3mm
C.3-4mm
D.4-5mm

套丝时,“润滑液”的主要作用是()。

A.冷却板牙
B.减少摩擦
C.冲洗切屑
D.以上都是

攻M12×1的螺纹时,底孔直径应约为()。

A.10mm
B.11mm
C.12mm
D.13mm

钻孔时,若“钻头钝化”,应()。

A.继续使用
B.修磨钻头
C.更换钻头
D.降低转速

攻丝时,若“螺纹乱牙”,可能的原因是()。

A.底孔过大
B.丝锥未垂直
C.攻速过快
D.以上都是

套丝时,若“板牙磨损”,应()。

A.继续使用
B.更换板牙
C.调整板牙间隙
D.降低转速

钻孔时,若“孔径超差”,可能的原因是()。

A.钻头磨损
B.主轴跳动
C.进给量过大
D.以上都是

攻丝时,若“丝锥打滑”,应()。

A.加大攻速
B.检查工件是否夹紧
C.更换丝锥
D.以上都是

钻孔时,若“切削液不足”,会导致()。

A.钻头过热
B.孔壁粗糙
C.切屑堵塞
D.以上都是

攻丝时,若“螺纹中径超差”,可能的原因是()。

A.底孔直径过大
B.丝锥磨损
C.攻速过快
D.以上都是

套丝时,若“工件表面有油”,应()。

A.直接套丝
B.清理油污后再套丝
C.增加润滑液用量
D.降低转速

钻孔时,若“钻头偏摆”,应()。

A.调整主轴
B.更换钻头
C.使用导向套
D.以上都是v

攻丝时,若“螺纹表面粗糙”,应()。

A.改用细牙丝锥
B.降低攻速
C.增加润滑
D.以上都是

装配滚动轴承时,应采用()的方法。

A.锤击法
B.加热法(热装)
C.冷压法
D.任意方法

装配齿轮箱时,关键是()。

A.齿轮啮合间隙
B.轴承安装精度
C.密封性能
D.以上都是

调试设备时,若发现振动过大,可能的原因是()。

A.轴承磨损
B.转子不平衡
C.安装基础松动
D.以上都是

装配键连接时,键与轴槽的配合应()。

A.过盈配合
B.过渡配合
C.间隙配合
D.无要求

调试液压系统时,若压力不足,可能的原因是()。

A.油泵故障
B.溢流阀设定值过低
C.油管堵塞
D.以上都是

装配联轴器时,应保证()。

A.径向跳动≤0.05mm
B.端面跳动≤0.05mm
C.两轴同轴度≤0.1mm
D.以上都是

调试气动系统时,若气缸动作缓慢,可能的原因是()。

A.气压不足
B.气管漏气
C.缸内密封磨损
D.以上都是

装配凸轮机构时,应保证()。

A.凸轮轮廓与从动件接触良好
B.间隙均匀
C.运动灵活无卡滞
D.以上都是

调试电气控制系统时,若电机不启动,可能的原因是()。

A.电源未接通
B.熔断器熔断
C.接触器触点烧蚀
D.以上都是

装配完成后,应进行()。

A.空载试运行
B.负载试运行
C.精度检验
D.以上都是

装配精密齿轮时,应控制的间隙是()。

A.齿侧间隙
B.齿顶间隙
C.齿根间隙
D.以上都是

装配滚动轴承时,过盈配合的过盈量应控制在()。

A.0.01-0.03mm
B.0.03-0.05mm
C.0.05-0.1mm
D.0.1-0.2mm

调试液压泵时,若流量不足,可能的原因是()。

A.泵磨损
B.吸油口堵塞
C.油粘度过高
D.以上都是

装配离合器时,应保证()。

A.结合平稳
B.分离彻底
C.无打滑或卡滞
D.以上都是

调试伺服电机时,若定位精度超差,可能的原因是()。

A.编码器故障
B.机械间隙过大
C.控制参数错误
D.以上都是

装配密封件时,应检查()。

A.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B.尺寸是否匹配
C.表面是否有损伤
D.以上都是

调试气动阀时,若动作不灵活,可能的原因是()。

A.阀芯卡滞
B.气压不足
C.弹簧失效
D.以上都是

装配链条时,应调整()。

A.链条张紧度
B.链轮平行度
C.链节润滑
D.以上都是

调试数控机床时,若加工精度超差,可能的原因是()。

A.机床导轨磨损
B.刀具磨损
C.程序错误
D.以上都是

装配液压缸时,应检查()。

A.缸筒直线度
B.活塞密封性能
C.缓冲装置有效性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振纹”的主要原因是()。

A.切削速度过高
B.进给量过小
C.刀具刚性不足
D.以上都是

加工铝合金薄壁件(壁厚1mm)时,为避免变形,应()。

A.使用真空吸盘
B.降低切削速度
C.减小进给量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齿轮(模数3,精度7级)时,应采用的工艺是()。

A.成型铣削
B.展成铣削(滚齿)
C.铣削+磨齿
D.钻削

加工深孔(L/D=20)时,为保证孔壁光滑,应()。

A.使用枪钻
B.采用内排屑方式
C.提高切削液压力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刀具异常磨损”的诊断方法是()。

A.观察切屑颜色(如蓝黑色为过热)
B.测量刀具后刀面磨损量(VB)
C.检查切削力变化
D.以上都是

加工高精度平面(Ra0.2)时,应使用的机床是()。

A.普通铣床
B.数控铣床(配平面铣刀)
C.龙门铣床
D.刨床

铣床主轴“轴向窜动”过大的原因是()。

A.轴承预紧力不足
B.主轴轴肩定位误差
C.轴承磨损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程序段超程”报警的原因是()。

A.程序坐标超出机床行程
B.工件装夹偏移
C.刀具长度补偿错误
D.以上都是

铣床导轨“直线度”超差的修复方法是()。

A.导轨刮研
B.调整导轨间隙
C.更换导轨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五轴联动”主要用于()。

A.加工复杂曲面(如叶轮)
B.加工平面
C.加工孔系
D.加工台阶

数控铣床加工钛合金时,推荐使用的刀具材料是()。

A.立方氮化硼(CBN)
B.涂层硬质合金(TiAlN)
C.陶瓷刀具
D.高速钢

数控铣床加工中,“过切”的原因是()。v

A.刀具半径补偿设置错误
B.加工路径规划不合理
C.工件装夹偏移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铝合金时,应选择的切削液是()。

A.水溶性切削液
B.油性切削液
C.极压切削液
D.无要求

数控铣床主轴“径向跳动”过大的原因是()。

A.轴承磨损
B.主轴轴颈圆度超差
C.装配误差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断刀”的原因是()。

A.切削力过大
B.刀具强度不足
C.加工参数不当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刀具异常磨损”的诊断方法是()。

A.观察切屑颜色(如蓝黑色为过热)
B.测量刀具后刀面磨损量(VB)
C.检查切削力变化
D.以上都是

加工高精度平面(Ra0.2)时,应使用的机床是()。

A.普通铣床
B.数控铣床(配平面铣刀)
C.龙门铣床
D.刨床

铣床主轴“轴向窜动”过大的原因是()。

A.轴承预紧力不足
B.主轴轴肩定位误差
C.轴承磨损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程序段超程”报警的原因是()。

A.程序坐标超出机床行程
B.工件装夹偏移
C.刀具长度补偿错误
D.以上都是

铣床导轨“直线度”超差的修复方法是()。

A.导轨刮研
B.调整导轨间隙
C.更换导轨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五轴联动”主要用于()。

A.加工复杂曲面(如叶轮)
B.加工平面
C.加工孔系
D.加工台阶

加工钛合金叶轮(薄壁、复杂曲面)时,关键工艺措施是()。

A.选择PCD刀具
B.采用高速切削(V=2000m/min)
C.分层铣削(每层0.1mm)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振纹”的主要原因是()。

A.切削速度过高
B.进给量过小
C.刀具刚性不足
D.以上都是

加工铝合金薄壁件(壁厚1mm)时,为避免变形,应()。

A.使用真空吸盘
B.降低切削速度
C.减小进给量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齿轮(模数3,精度7级)时,应采用的工艺是()。

A.成型铣削
B.展成铣削(滚齿)
C.铣削+磨齿
D.钻削

加工深孔(L/D=20)时,为保证孔壁光滑,应()。

A.使用枪钻
B.采用内排屑方式
C.提高切削液压力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刀具异常磨损”的诊断方法是()。

A.观察切屑颜色(如蓝黑色为过热)
B.测量刀具后刀面磨损量(VB)
C.检查切削力变化
D.以上都是

加工高精度平面(Ra0.2)时,应使用的机床是()。

A.普通铣床
B.数控铣床(配平面铣刀)
C.龙门铣床
D.刨床

铣床主轴“轴向窜动”过大的原因是()。

A.轴承预紧力不足
B.主轴轴肩定位误差
C.轴承磨损
D.以上都是

数控铣床加工中,“程序段超程”报警的原因是()。

A.程序坐标超出机床行程
B.工件装夹偏移
C.刀具长度补偿错误
D.以上都是

在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夹具装配中,为保证定位精度,优先采用()。

A.完全互换法
B.分组装配法
C.调整装配法
D.修配装配法

汽车变速箱齿轮模具制造时,为提高模具寿命和耐磨性,凸模、凹模常选用()材料。

A.45钢
B.Cr12MoV
C.H13
D.T10A

精密注塑模具的冷却水道设计中,为保证制件均匀冷却,水道应()。

A.尽量远离型腔
B.只在型腔单侧布置​
C.随型腔形状布置
D.采用大直径单条水道

多工位级进模冲压过程中,送料步距出现误差,最可能影响()。

A.模具寿命
B.冲压件尺寸精度
C.废料排出
D.设备能耗

设计数控机床主轴部件装配时,为保证主轴的回转精度,轴承的装配应()。

A.随意安装
B.严格控制预紧力
C.只关注轴向定位
D.忽略配合间隙

电火花加工复杂模具型腔时,为减少电极损耗,提高加工精度,常采用()。

A.纯铜电极
B.石墨电极
C.铜钨合金电极
D.钢电极

装配高精度滚动轴承时,采用热装法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操作
B.减少轴承损伤
C.保证装配精度
D.以上都是

模具表面进行TD覆层处理,主要是为了()。

A.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B.降低表面粗糙度
C.提高尺寸精度
D.改善模具韧性​

在夹具设计中,当工件形状复杂、定位精度要求高时,常采用()定位方式。

A.平面定位
B.一面两销定位
C.过定位
D.组合定位

液压设备的密封件装配时,若密封件安装不当,会导致()。

A.设备压力不稳定
B.设备振动加剧
C.设备噪音增大
D.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