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钢管标准基础测试题

姓名

部门

SY/T5037—2023标准规定管端不圆度,通常以钢管同一上实测的最大和最小外径的差值,相对于外径(公称或实测平均值)的百分比表示。

×

SY/T5037—2023标准里提到的管端是指距管端100㎜范围内。

×

SY/T5037—2023标准里规定钢管屈服强度不大于275MPa钢管的水压值的试验应力是取带最小钢屈服强度的60%。

×

SY/T5037—2023标准里规定的水压试验的稳压时间为10秒。

×

SY/T5037—2023标准规定钢管的切斜最大不超过3.0mm

×

对接管首先满足6.1.3.1规定,同时对接环向焊缝两侧的钢管焊缝应错开,其环向距离不应小于150mm。

×

如钢管修补前水压试验合格,再次经过修补后可不进行水压试验。

×

SY/T5037-2023规定,制造螺旋钢管的钢带的宽度不得小于钢管外径的0.8倍,不得大于钢管外径的3倍。

×

SY/T5037-2023规定只要无损检测证明焊缝完全焊透和熔合,焊偏不应成为拒收的理由。

×

深度大于0.15t,但不影响最小壁厚的缺欠应视为缺陷

×

对于平端钢管管端,根据需要可将距管端( )㎜长度范围内的内焊缝磨平。

2.

补焊焊缝的最小长度为()mm。
对于219mm≤D<508mm,一根钢管补焊焊缝总长度不应大于钢管焊缝总长的()%。
对于508mm≤D<1422mm,一根钢管补焊焊缝总长度不应大于钢管焊缝总长的()%。
对于D≥1422mm,一根钢管补焊焊缝总长度不应大于钢管焊缝总长的()%。

3

补焊焊缝应修磨,修磨后的补焊焊缝应()到钢管原始表面。
母材修磨后的高度不得超过()mm。

可将同管型、同()、
同()的2或3段短管对焊接长成一根钢管,
每段短管的长度不得小于()m。

5.

钢管全长相对于直线的总偏离不应大于钢管长度的()%,
管端()m长度范围内的钢管
相对于直线的局部偏离应不大于()mm

6.

钢管采用热轧钢带/板做原料,经常温成型,并采用()焊法(终焊)将对缝焊接在一起。
内、外埋弧焊缝各不少于()道。

7.

D<508mm的钢管的静水压试验压力稳压时间不应少于()s,
D≥508mm的钢管稳压时间不应少于()s。

深度不大于()t,且不影响最小壁厚的缺欠准许存在;
深度大于()t,且不影响最小壁厚的缺欠应视为缺陷;
影响最小壁厚的缺欠应视为();

钢管每米重量计算公式:

钢管静水压试验压力计算公式:

螺旋缝埋弧焊钢管上可存在钢带对头焊隆,除另有协设外,钢带对头焊缝与管端的距离不应小于( )

150
300
100
101.6

SY/T5037—2023标准中外径219-610mm的钢管管端外径偏差为( )

±0.75%D或±2.5mm取小值
±1.0%D
±0.75%D
±0.5%D或±3.5mm取小值

SY/T5037—2023标准规定对接环向焊缝两侧的钢管焊缝应错开,螺旋焊缝环向距离不应小于( )

300㎜
150㎜
50㎜
101.6㎜

SY/T5037—2023标准中外径大于610-1422mm的钢管管端外径偏差为( )

±0.75%D或±2.5mm取小值
±0.5%D或±3.5mm取小值
±0.75%D
除另有协议外,±0.30%D

Q235B钢级的屈服强度为( )

≥245
≥345
≥215
≥235

标准中对切斜的规定为D<813mm钢管切斜不大于( mm)D≥813mm钢管切斜不大于( mm)

0.79;2.38
1.59;3.2
108;1.6
1.6;3.0

钢管不圆度应采用( )方法/工具测量

周长法
卡尺、杆规测量
管口垂直测量

钢号Q235B中的235指的是( )

抗拉强度
延伸率
屈服强度
元素含量

水压值公式P=2St/D中S指的是( )

抗拉强度的60%
抗拉强度的最小值
屈服强度的60%
屈服强度最小值的60%

钢管最小屈服强度≥290时,确定S的规定最小屈服强度百分数为( )

60%
75%
90%
80%